Spotlight 02 JUL 2025

李廷展校友:投身導賞 冀向他人介紹本土歷史

李校友平日會為不同學生作導賞。

他外遊時也會參觀博物館,細心了解展品背後歷史,增廣見聞。

「博物館如同一本書,走進其中便能探索與學習不同知識。」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CUSCS)文化導賞證書課程李廷展校友深信,博物館收藏的不僅是珍貴的文物,更是香港獨特的歷史與文化。他形容,香港每一個區域,乃至每一條小巷,都蘊藏引人入勝的獨特故事,如同一本本有待翻閱的書,值得細細品味。

 

李校友在退休前從事保險業,如今則在不同的博物館擔任導賞員。談及踏入導賞領域的契機,他笑稱源於一次友人茶聚。數年前,李校友目睹身邊朋友紛紛移民海外,離開香港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感慨之餘,更驚覺自己雖然在港出生與成長,卻對「香港」的許多地方與歷史一無所知。與友人交談時,他發現不僅香港的大部分地方從未踏足,連家附近的古蹟也不曾留意,「這樣怎算是真正香港人?」這份慚愧促使他開始走訪大小博物館,更報讀文化導賞課程,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李校友讚賞學院的課程非常有系統,助他深入學習中國與香港的近代史及導賞技巧。他笑言儘管自己是歷史系畢業生,但對本土歷史的認識相對有限,現在終能補上這片空白。課程中的地區導賞環節最令他難忘,特別是九龍城考察中,他負責講解侯王廟,讓他不僅加深理解該地區歷史,更能在實地導賞中應用課堂知識,提升技巧。求知若渴的李校友也有報讀其他院校的相關課程,但認為學院的課程更具連貫性:「其他院校的課程如蜻蜓點水,CUSCS則以整體的認識作規劃,讓我能夠深入了解多個單元的知識脈絡。」

 

現時,他在各個博物館工作,導賞的對象不僅有外地遊客,還包括中小學、幼稚園學生,甚至視障人士。面對不同的對象,李校友強調最重要的是「執生」,要因應不同狀況臨場調整導賞時間與方法。如何把最重要的内容濃縮講解,讓每個人都能理解内容,享受每間博物館、每本「書」的樂趣,便是他們的日常挑戰。

 

他又分享,導賞員需具備跨領域的知識,理解策展理念,才能深入淺出地介紹展品。因此,他除了課程中所學技巧外,還時常閲讀不同種類的書籍和資料,增進知識,週末偶爾也會參觀不同的博物館或觀摩導賞團的講解。著名導師的講座或特別導賞活動,總讓他獲益良多,更能把技巧融入自己的講解中。

 

李校友認為,導賞最有意義的是能夠了解自己居住地方的歷史與文化。一次,他向外國友人介紹家附近的地區歷史,對方聽得津津有味,即席邀他實地導覽,這份喜悅讓他更堅信導賞的價值。他謙稱自己談不上要為導賞專業作什麽貢獻,只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片土地的故事。生於斯,長於斯,認識更多,才能自信地稱自己為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