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通告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USCS) 各教學中心於復活節假期 (2024年3月29日至4月1日) 暫停開放。敬請留意!

關閉
Main content start

校園焦點

袁學慧──從崑曲京劇中尋回自我

2019年5月2日


  • 學院中文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袁學慧早前參與由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的校園版《牡丹亭》──京港聯合匯演。

    學院中文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袁學慧早前參與由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的校園版《牡丹亭》──京港聯合匯演。

  • 袁學慧隨臺灣國光劇團學習京劇,獲著名花旦朱勝麗(右)指導。

    袁學慧隨臺灣國光劇團學習京劇,獲著名花旦朱勝麗(右)指導。

學院中文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袁學慧早前參與由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的校園版《牡丹亭》──京港聯合匯演。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文高級文憑課程校友袁學慧(Vivian),因緣際會在16歲時參加了一個粵劇夏令營,初踏台板,自此與戲曲結下不解緣。然而,Vivian也曾在演出、上學的「輪迴」中迷失方向,直至學習崑曲和京劇,才重新領會「戲曲規範」的真諦,並且從中尋回自我。今天,Vivian希望能盡一己之力承傳這項中華文化,在香港推廣戲曲,令普羅大眾認同戲曲有其存在意義。

 

愛看劇本 踏上戲之路

Vivian自小喜愛文字,接觸戲曲也是由愛看劇本開始。學習粵劇之後,她不時獲邀演出,開始過着早上趕上學、晚上忙演戲的生活,在這段日子裏,體力消耗甚鉅,Vivian漸感吃力,身體不勝負荷,甚至精神上感到迷失。這一刻,Vivian開始反思自己究竟可以為戲曲做些什麼?戲曲在香港又可以如何發展下去?

 

後來進了中文大學升學,Vivian專程走到南京江蘇省崑劇院學習有「百戲之母」美譽的崑曲,師從孔愛萍老師。崑曲婉轉的唱腔、細緻優雅的表演動作,令她有如劉姥姥走進大觀園一般,驚覺到什麼才是符合戲曲規範之美。Vivian侃侃道來:「香港沒有戲曲學校,缺乏有系統的『坐科』(理論及基礎訓練)教育,但內地、臺灣均有戲曲學校,可以從基本開始學習,再結合實踐、呈現,這樣才能學會什麼是戲曲規範。」

 

成立劇團  推廣行走文學之美

崑曲之外,Vivian又隨臺灣國光劇團的老師學習京劇,並剛剛完成港台兩地交流的「教學呈現」,在一眾老師、前輩前演出京劇,獲得一致好評,讓她信心大增。曾迷失於演出的Vivian現在計劃繼續演戲,希望善用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和剖析能力,透過演出,把劇本的精髓活靈活現地於公眾眼前立體化,她說:「劇本寫得再美,也要經過演出,在台上立體呈現出來才叫完美,所以戲曲才能被稱為『行走的文學』。」

 

現在仍在國立臺灣大學修讀戲劇學碩士課程的Vivian計劃完成課程後留在臺灣發展,但亦不忘在香港推廣戲曲。她成立的劇團「小瓦舍」將於八月演出新編折子戲,把近年所思嘗試呈現於香港觀眾眼前。

 

巧遇學院課程 結識良師益友 

事實上,Vivian對戲曲不離不棄是一種緣份,她和學院之間也有着另一種緣份。Vivian原本在另一院校修讀中文副學士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與朋友到學院了解課程資訊,期間便遇上了中文高級文憑課程。她有感於當時本身修讀的副學士課程夾雜太多通識科目,但學院提供的中文課程則涉獵廣泛而又能聚焦文字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而且循序漸進地深入學習,正是她想要的課程,於是,她毅然轉到學院修讀中文高級文憑。

 

回想在學院進修的兩年光景,除了學到堅實的學科知識,她還認識了一起升讀中大文化管理學士課程的知心好友,以及啟發她不斷反思的良師。當中一份拍攝微電影的功課更令她深刻難忘,因為這些功課教她學會如何將文字、演出和影像三種元素整合融會,這也可以說是對她現今從事戲曲演出的一種迴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