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start

师生随笔 ─ 我写我想

师生随笔 ─ 我写我想


潘屋村旧豪宅    狮子屋近荒废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    邱逸

 

荫华庐。

 

很多香港人或许不知道,在元朗博爱医院旁有一个已近荒废的一级历史建筑--潘屋。 

 

博爱医院所在地叫坳头,坳头潘屋曾经名震新界,它的历史并不古老,建于1934年,距今80多年,所以潘屋成为历史建筑并不是因为它的老,而是因为它的特殊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 

 

坳头村族姓潘,故叫潘屋村,先祖来自梅县客家。潘屋是由一组屋宇组成,因为位于潘屋村,故俗称潘屋,其原名叫「荫华公祠」,又名「狮子屋」,现在正门还刻着它的正名:「荫华庐」。 

 

梅县风格 客家村屋 

 

荫华是谁?他是潘屋主人潘君勉的父亲,潘君勉为纪念先父潘荫华,于1932年动工,斥巨资远从家乡梅县(今梅州市)聘请建筑师来港营建「荫华公祠」,建筑历时两年。「荫华公祠」是完全按照梅县传统风格而建的客家村屋,全屋结构完整,自成一个体系,包括两堂两横,有大门及左右两小门,屋前禾坪作长方形,以半公尺矮墙为栏,墙外为半月形之风水池塘。 

 

屋内正厅正梁,书有「百子千孙」、「如意吉祥」等字样,前堂则书「富贵寿考」四字匾,其下有桃花贴金屏风。大门外檐下有髹彩陶塑和木质贴金浮雕各两对,8只狮子各具特色,所以又名「狮子屋」,这些都是正宗客家屋的风格,为境内村屋所仅见,在上世纪30年代的元朗,坳头潘屋可说是大豪宅了。

 

孙文题字 资助革命 

 

潘君勉交游广阔,与当时社会名人多为相识,他曾蒙孙中山亲笔题赠「博爱」二字,可见他最迟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活跃于粤港政界。据他在报章自述,他曾在财政上支持过孙中山在上世纪20年代的革命活动。 

 

潘君勉另一个身份是客家人,他与同乡东江纵队的曾生,以及后来贵为元帅的叶剑英交情不浅。1945年,叶剑英一家曾到香港,就作客于潘君勉的潘屋,可见两人关系密切。 

 

与潘屋有关的另一段历史是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日本军官在元朗看中潘屋这一乡村豪宅,遂占据为日军驻新界北区的司令部,至香港重光,潘屋才回到潘家的手中。

 

仍未保育 破落不堪

 

到了今日,这组客家古典村屋却荒废了,外观还算完好,周围野草丛生。它的命运和其他一屋独存的建筑大不同,知名的如荃湾三栋屋、柴湾罗屋、沙田的曾大屋、新田的大夫第都获古物谘询委员会评为保护古迹,今天都有不错的活化保育,有些已改成博物馆,有些仍为民居,有些改作商业用途,唯独元朗坳头的潘屋,曾赫赫有名,却破落不堪。

 

 

高级文凭课程网址:  www.cuscshd.hk

 

原文刊登于2017年3月27日《文滙报》【港文化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