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start

校园焦点

袁学慧──从昆曲京剧中寻回自我

2019年5月2日


  • 学院中文高级文凭课程毕业生袁学慧早前参与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办的校园版《牡丹亭》──京港联合汇演。

    学院中文高级文凭课程毕业生袁学慧早前参与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办的校园版《牡丹亭》──京港联合汇演。

  • 袁学慧随台湾国光剧团学习京剧,获著名花旦朱胜丽(右)指导。

    袁学慧随台湾国光剧团学习京剧,获著名花旦朱胜丽(右)指导。

学院中文高级文凭课程毕业生袁学慧早前参与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办的校园版《牡丹亭》──京港联合汇演。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文高级文凭课程校友袁学慧(Vivian),因缘际会在16岁时参加了一个粤剧夏令营,初踏台板,自此与戏曲结下不解缘。然而,Vivian也曾在演出、上学的「轮回」中迷失方向,直至学习昆曲和京剧,才重新领会「戏曲规范」的真谛,并且从中寻回自我。今天,Vivian希望能尽一己之力承传这项中华文化,在香港推广戏曲,令普罗大众认同戏曲有其存在意义。

 

爱看剧本 踏上戏之路

Vivian自小喜爱文字,接触戏曲也是由爱看剧本开始。学习粤剧之后,她不时获邀演出,开始过着早上赶上学、晚上忙演戏的生活,在这段日子里,体力消耗甚钜,Vivian渐感吃力,身体不胜负荷,甚至精神上感到迷失。这一刻,Vivian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可以为戏曲做些什么?戏曲在香港又可以如何发展下去?

 

后来进了中文大学升学,Vivian专程走到南京江苏省昆剧院学习有「百戏之母」美誉的昆曲,师从孔爱萍老师。昆曲婉转的唱腔、细致优雅的表演动作,令她有如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般,惊觉到什么才是符合戏曲规范之美。Vivian侃侃道来:「香港没有戏曲学校,缺乏有系统的『坐科』(理论及基础训练)教育,但内地、台湾均有戏曲学校,可以从基本开始学习,再结合实践、呈现,这样才能学会什么是戏曲规范。」

 

成立剧团  推广行走文学之美

昆曲之外,Vivian又随台湾国光剧团的老师学习京剧,并刚刚完成港台两地交流的「教学呈现」,在一众老师、前辈前演出京剧,获得一致好评,让她信心大增。曾迷失于演出的Vivian现在计划继续演戏,希望善用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剖析能力,透过演出,把剧本的精髓活灵活现地于公众眼前立体化,她说:「剧本写得再美,也要经过演出,在台上立体呈现出来才叫完美,所以戏曲才能被称为『行走的文学』。」

 

现在仍在国立台湾大学修读戏剧学硕士课程的Vivian计划完成课程后留在台湾发展,但亦不忘在香港推广戏曲。她成立的剧团「小瓦舍」将于八月演出新编折子戏,把近年所思尝试呈现于香港观众眼前。

 

巧遇学院课程 结识良师益友 

事实上,Vivian对戏曲不离不弃是一种缘份,她和学院之间也有着另一种缘份。Vivian原本在另一院校修读中文副学士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与朋友到学院了解课程资讯,期间便遇上了中文高级文凭课程。她有感于当时本身修读的副学士课程夹杂太多通识科目,但学院提供的中文课程则涉猎广泛而又能聚焦文字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而且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正是她想要的课程,于是,她毅然转到学院修读中文高级文凭。

 

回想在学院进修的两年光景,除了学到坚实的学科知识,她还认识了一起升读中大文化管理学士课程的知心好友,以及启发她不断反思的良师。当中一份拍摄微电影的功课更令她深刻难忘,因为这些功课教她学会如何将文字、演出和影像三种元素整合融会,这也可以说是对她现今从事戏曲演出的一种回响吧。